11月7日,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发布《中国网约车安全发展研究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份较为全面研究网约车安全的行业报告。报告显示:部分网约车企业比传统出租车具有更高安全性,交通事故亿公里死亡率比巡游出租车低26%。
同时专家也指出,目前网约车安全发展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与平台监管未实现良好衔接,传统安全管理、保障模式与新兴业态存在不适应性。
网约车较巡游车呈现更高安全性
目前,国内每3个打车人中,至少有1人使用网约车。获得城市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也已经超过140家。网约车安全已经成为交通运输新业态安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平台弱连接、互联网去中心化、零工经济等特点,使得网约车呈现出与巡游出租车不同的安全规律。
“当前网约车安全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公众对新技术支持下网约车安全水平的高预期与网约车安全能力还不充足之间的矛盾”,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课题组专家吴大明介绍,课题组在综合分析了最新公开数据后发现,自2012年至2018年,巡游出租车交通事故亿公里死亡率持续下降,2018年已下降至0.36。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国内网约车平台呈现出更高的安全性,比如数据统计,2018年全年道路交通事故亿公里死亡率与巡游出租车基本相当。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降至0.26,比巡游出租车2018年全年低26%。
在乘客安全感层面,主要网约车企业同样优于巡游出租车行业平均水平。报告从19个维度对比发现,在遵守交通规则及驾驶平稳、应急沟通过程等15个方面,网约车得分均更高。报告同时指出,随着行业规范逐渐完善,网约车声誉随之回暖。在出行时,倾向选择网约车的受访者超过了巡游出租车,放心独自乘坐网约车出门的受访者超七成。
网约车安全管理更加精细化
报告从行程前、行程中、行程后三个环节,对比了国内部分网约车平台公司30多项安全功能。结果显示,在提升安全度上,各家网约车企业各有技术亮点和功能侧重点。
安全专家彭成认为,跟传统巡游出租车不同,网约车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安全度,有更大的精细化管理空间。比如,网约车可以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行程分享、110报警、分析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干预车辆轨迹异常现象等。
图片来源华格科技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宋守信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网约车安全,既要持续从智能化技术层面思考解决方案,更得从行业空白和行业痛点入手,需要依靠平台、乘客、司机及主管部门共建。
平台自身可从两方面提高安全性
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司机点点从两方面入手,来保证安全出行。一是坚持司机点点平台在各地的运营中都能三证齐全的底线,这一层面保证了平台司机都是取得人证和车证的双证司机,平台在获得当地交通运管部门的经营许可后开始经营,这一举措大概率地杜绝了很大部分的违法事件。
各地运营商签约华格科技
另一方面是构建了司机点点专有的五大安全防护体系,将平台系统连接到当地公安部接口,车主、乘客皆要通过实名认证,上传真实身份信息,通过权威审核,规避安全隐患。乘客在乘车中如遇突发情况,可以通过拍照、录像、录音的方式,将证据上传云平台,更安全的存储证据,可有效、快速在发生车内纠纷或治安刑事案件时取证判责。
司机在每次接单出车前,需要通过人脸识别,与注册时平台认证身份进行比对,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保证人车一致。而乘客在乘车过程中,除了可以拍照、录音、录像保存证据,还可以一键将行程信息(乘客姓名、电话、位置、司机姓名、手机号、车牌号)发送给紧急联系人、安全管理员及12110报警平台,从而降低驾乘安全风险。